咨询电话:13875948358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

举全区之力发展新能源产业:白云区“换道超车”的梦想与实践

来源:新闻中心    发布时间:2024-11-29 05:25:14 人气:218

  消纳和调控政策措施”,为我国碳达峰碳中和“双碳”目标实现和能源行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指明方向。

  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绿色化、低碳化,不仅是实现高水平发展的关键环节,也是解决我国资源环境生态问题的基础之策,同时还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内在要求。

  作为广州市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先行示范的主阵地、主战场,白云区把握绿色低碳发展机遇,依托“6+6”现代产业集群,聚焦发展和新型储能产业,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载体。多个方面数据显示,仅在2023年,白云区、智能网联及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就已突破500亿元。

  今年2月,白云区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大会中提出“四个转型”,这中间还包括大力推进绿色低碳转型,以抓经济发展的力度和方法抓节能减排,统筹推进生产、生活、生态转型,协同集聚一批绿色产业;同时,白云区全力推进传统产业“四化”发展当中,就包括了“绿色化”。

  处于新一轮大发展的黄金期、窗口期、机遇期,“二次创业”再出发的白云区正举全区之力发展新能源与新型产业,有望实现“换道超车”。

  近日,南都高水平质量的发展研究院走进白云区开展新质生产力专题调研,聚焦新能源与新型两大产业,深度走访相关优秀企业与创新中心,挖掘白云区优秀成果、总结成功经验,发掘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之下的白云新可“能”。

  在纵贯广州市白云区的白云大道上,一辆半挂卡车驶过。与常见的半挂卡车不同,这辆半挂卡车不仅没有柴油大卡车的噪音和废气,驾驶室背后的“大方盒”更是直观展现了它的身份——氢能源商用车。

  商用车的落地应用,是白云区举全区之力发展新能源产业的缩影之一。作为珠三角地区商贸物流中枢与制造业大区,白云区将新能源产业集群列为着力打造的六大面向未来的百亿级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集群之一,围绕氢能、光伏等新能源产业以及数字能源、智慧能源发展,出台政策措施,布局应用场景。

  而在新能源发展过程中,新型储能是其关键一环。在全力发展新能源产业集群的同时,白云区落户了新型储能领域唯一的国家地方共建新型储能创新中心,并在此基础上全面加快培育发展新型储能产业集群,促进补链强链,塑造产业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走进位于白云区江高镇白云民营科技园区的广东云韬氢能科技有限公司(简称“云韬氢能”)展厅,映入南都记者眼帘的是一个名为“领航一号”的氢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

  该动力系统是由云韬氢能和合作公司联合打造,云韬氢能副总裁廖国斌告诉南都记者,“领航一号”经过联合体近一年半的努力研发,现已经过50万公里的路试验证。

  “‘领航一号’产品系列采用联合体自研的云韬氢发动机系统,且核心零部件已经实现85%国产化。”据廖国斌介绍,“领航一号”的额定功率覆盖60kW至130kW,具有高效率、长寿命等特点,可普遍的应用于城市客车、渣土车、混凝土搅拌车等多种应用场景。他还透露,联合体企业还计划在今年下半年推出260kW的全新升级系统,实现100%国产化。

  在展厅内,云韬氢能还展示质子交换膜、双极板、电堆等部件的样品。这些在氢系统中属于高技术上的含金量核心零部件,涉及大量的基础材料和工程难题,一直是制约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卡脖子”问题。如今在联合体的联合技术攻关下,难题正逐步被突破。

  此外,云韬氢能燃料电池电堆及发动机系统等研发和产业化生产基地已建成投产,其中发动机系统产线台套系统。

  南都记者在生产基地看到,氢燃料发动机系统的生产是由智能机器完成传输、浸泡树脂等工序,再由生产线上的工人完成组装。

  “氢燃料发动机的技术发展太快了。”云韬氢能生产制造中心副总经理寇会良表示,短短两年间,当年仅有的10kW发动机系统早已迭代升级成为130kW的系统,未来更不可思议的是更大功率的系统在成熟后投入量产。他表示,生产不一样功率的发动机所需的工序大致相同,因此现有的生产模式适合随时调整不同的产品输出,待市场稳定对某些规格的产品形成需求后,企业也会设立全自动化生产线。

  走出生产基地的厂房外,一辆绿色的31吨氢燃料电池渣土车和一辆氢燃料牵引车头停在空地上,驾驶室背后的气瓶矩阵是它们与传统的柴油卡车的最大不同之处。

  “加满一次氢气,车辆能持续行驶350公里以上,每公里使用成本与燃油车相差无几,甚至更低。”云韬氢能电解水开发主管工程师孙翔博士告诉南都记者,对比燃油车,车辆氢气的能源转化并非通过燃烧,而是通过化学反应产生电能,从而为车辆的行驶提供动力。氢燃料电池反应产物只有水,无二氧化碳和硫化物等污染物排放,同时车辆行驶更加安静。

  随着氢能技术的慢慢地提高,氢能在白云区的落地应用场景将愈来愈普遍。白云区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说明,支持云韬等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开展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投放运营氢燃料电池汽车500台以上,规划建设加氢站(综合能源站)6座。

  南都记者随后来到了位于太和镇北太路的白云区首座加氢站进行走访,适逢一台氢燃料电池渣土车正在站内补能。记者留意到,氢能源车辆的补能方式与加油类似,加氢站工作人员将充与渣土车的气瓶入口处相连接后,启动充气。只需不到15分钟,渣土车的气瓶已加满,驾驶员随即驾驶着车辆驶离加氢站。

  据站点运营负责人、云氢物联总经理李嘉峻介绍,该站点于今年3月21日正式投入运营,占地面积近3000平米,加氢规模为1000kg/天,每天能服务30台以上氢能源重型卡车。截止到7月末,氢能重卡在加氢站的补能次数已超2000车次,氢气总加注量超过了4万公斤。

  他告诉南都记者,该加氢站目前采用预约制,可为车辆提供24小时全天候的加注服务,同时还为氢能车辆提供车辆检查、维护、咨询等一站式服务,满足用户多元化的需求。

  除了单一功能的加氢站以外,白云区当地也在探索加油加氢结合的综合能源站模式。

  近期,第三届广州市白云区规划工作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审议通过了《白云区政府储备用地(沙亭岗地块)控制性详细规划》,该地块位于白云区太和镇西部,在未来可提供建筑面积约85万至171万平方米的工业发展空间,白云区首宗规划获批的加油加氢综合能源站亦布局于此。

  随着国内新能源产业的发展,通过新型储能技术解决能量生产和需求在时间、空间以及强度上的不匹配也成为下一步发展的关键。

  2024年,我国首次将“发展新型储能”写进政府工作报告,白云区也在最新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举全区之力打造新型储能创新中心”。

  2023年11月,工信部正式批复组建的国家地方共建新型储能创新中心落户白云,在当年底的落户仪式上,工信部部长金壮龙、省长王伟中亲自为储能创新中心揭牌。该中心也是新型储能领域唯一的国家地方共建新型储能创新中心。

  创新中心落户的地方有一条马路被命名为“储云街”,既体现了这块片区的产业属性,也颇有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云集”之意。

  而在展示大厅,十多种新型储能技术的应用模型依次陈列。无论是发电端、输送端还是使用端,均有相对应的新型储能技术应用相适配。

  据了解,中心已牵头组建广东省新型储能产业技术创新联盟,覆盖新型储能领域超85%的国家级创新平台,建立了由10位院士专家组成的技术专家委员会,将围绕电化学储能、机械储能、超导储能、热储能、氢储能等新型储能五大领域,实现储能关键核心共性技术的开发、转移扩散和首次商业化应用,完整构建新型储能领域创新价值链,拉动全省新型储能产业超2000亿元营收贡献。

  中心同步配套的产业基地目前已经在广州空港经济区白云片区选址动工,计划于明年6月完成一期建设。该基地占地200亩,装机规模600MWh,配建220千伏变电站,建成后将成为全国唯一的储能系统测试及实景验证平台,具备在电网统一调度下实现锂电、钠电、固态、超容、液流、水系等储能技术并网运行验证、系统转换效率比对、安全性验证、商业模式探索等功能。

  目前白云区还在北部人和镇、江高镇预留了1000亩以上工业用地,充分发挥储能中心的引领和辐射作用,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关键核心零部件制造落地。

  2024年初,位于白云区广花二路的广州王老吉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王老吉药业”)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正式并网投产。该项目投产后,年均发电量约33万千瓦时,每年可节约标准煤约108.24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264.25吨。

  除了终端光伏电站之外,光伏设备的“白云制造”也尤为亮眼。白云区新能源企业,广州菲利斯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就为国内外市场提供优质多元的光伏储能系列产品,业务范围覆盖40多个国家和地区市场。2024年上半年该公司产值同比增长超100%,拉动全区上半年规上工业产值增长1.3%。在2024年4月举行的第135届广交会上,广州菲利斯科技有限公司还展出了一批锂电池、逆变器等新能源产品,吸引了不少外国客商的注意。

  在全省新型储能的统一产业布局之下,白云区背靠自身优势已经初步凝聚了一批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今年初在白云区举行的2024中国储能CEO大会上,白云区区长潘志军透露,目前全区新能源、智能网联及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已突破500亿元。

  在全区新能源产业的招商引资过程中,通过龙头企业以产业共建的形式招商引资也成为白云区的一大特点。通过广东新型储能国家研究院有限公司和云韬氢能两家龙头的引领带动,一批产业共建企业也纷纷进驻白云。

  在广东新型储能国家研究院有限公司的带动下,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如东阳光、上海良信、珠海冠宇、西安迅湃等已经在白云布局了子公司或者是业务部门。

  “我们在白云区设立的新公司主要承载智慧能源业务,为工业、公共建筑提供零碳、低碳用电整体解决方案。将业务设在白云区主要是基于白云区在储能领域的产业布局、创新氛围和要素支持,有利于该业务的孵化和成长。”上海良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任思龙介绍。

  南都记者了解到,接下来白云区将充分发挥储能中心的影响力和辐射效应,积极与上下游企业对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争取更多优质企业在白云区落子布局。同时,积极为储能中心的科研成果转化落地提供应用场景支持,同步推动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深度融合,打造高品质新型储能产业生态。

  龙头企业云韬氢能则是由白云区国企白云产投集团、白云金控与深圳上市企业雄韬股份等多家企业共同出资成立,专注于氢燃料电池汽车发动机系统的研发。

  目前氢能还处于商业化初期阶段,在技术上还存在核心零部件和关键技术的堵点,应用环节也面临基础设施不足、用氢场景的经济成本较高等问题。

  为了联合产业链上下游共同攻克上述难题,去年云韬氢能与广汽日野共同牵头,携手广州市氢燃料电池产业链上下游20余家核心零部件企业和国内知名科研院校,组建全国首个氢燃料电池产业创新联合体。通过联合体的带动,目前一批上下游企业也纷纷瞄准白云,计划在此开展业务或者落地项目。

  面对全区新型储能的蓬勃发展,2024年白云区政府工作报告已经提出举全区之力支持新型储能,将其视为全区经济发展新动能。

  今年5月初,白云区正式发布《广州市白云区促进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试行)》,提出10条支持新型储能产业发展的措施,主要围绕项目建设、产业集聚、产品研发、推广应用、人才五大方面提出10条扶持措施,其中储能制造项目最高扶持1亿元,企业成功上市最高扶持1300万元,用户侧储能项目最高扶持300万元。

  纵观白云区目前对新能源产业的各项支持政策,背后的核心出发点都是逐步提升产业体量,为全区提供新的经济增长动能,实现白云区的“换道超车”。

  作为全市的交通枢纽,长期以来白云区经济结构以服务业为主,2023年经济数据显示,白云区三大产业结构比重约为1:21:78,第二产业占比约两成且主要集中在家居、服装、皮具、化妆品食品、塑料制品等传统产业上。

  而在目前白云区的“一园两城三都四区”重点产业平台中,只有广州民营科技园侧重于制造业,未来的发展目标是“打造成为广州最好的先进制造业园区之一,充分展示白云制造业当家的新动力”,而白云新城和白云湖数字科技城则分别聚焦总部经济和数字经济,相对更侧重于现代服务业,“三都”广州设计之都、时尚之都、食材之都和“四区”都市农业示范区、空铁融合经济区、湾区新岸、消费文旅创意区也都不是专注于制造业。

  因此,在当前广州提出“制造业立市”的背景下,白云区迫切需要加强自身的制造业产业基础,而新能源产业的出现正好满足了这一需求。

  按照白云区规划的产业蓝图,下一步全区将紧紧围绕“源、网、荷、储”和数字能源、智慧能源开展全产业链布局,加强氢能等重点产业培育,支持龙头企业组织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投放运营氢燃料电池汽车500台以上,规划建设加氢站(综合能源站)6座,高标准推进国家新型储能创新中心建设,推动科研、中试、孵化、实证全链条集聚,全力抢占产业制高点。

  今年的白云区政府工作报告已经提出,以新能源、大数据等前沿技术为引领的全球第四次工业革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数”和“碳”未来将彻底改变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白云区有着非常丰富应用场景和海量数据优势,只要有一点点创新创意的“星星之火”,就能够以“燎原之势”形成新的产业蓝海,并为技术应用、集成、迭代提供广阔空间和舞台。

  沿着上述路径,白云区在新能源产业培育方面已经开了一个好头,如果能沿着这一趋势持续推进,未来打造一个“电动白云”的设想也有望能很快实现。

相关推荐

X半岛体育客户端下载

截屏,微信识别二维码

微信号:hnmszc

(点击微信号复制,添加好友)

  打开微信

微信号已复制,请打开微信添加咨询详情!